寒潮强势来袭,作物“防寒”指南,请查收!

发布时间:2025-02-17 02:54 阅读次数:

蛇年首场寒潮强势来袭,根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数据显示,本轮寒潮将使北方地区最低气温骤降12-16℃。对于田间劳作的农民朋友而言,这不仅是天气的考验,更是一场关乎全年收成的保卫战。当零下15℃的低温持续三天,冬小麦的冻害率将达30%;大棚蔬菜遭遇零下5℃寒流时,若防护不当,可能面临全军覆没的风险。那么,各地出现大幅度的降温对农业生产有怎样的影响呢?本轮寒潮又该如何预防和补救呢?


图片1. 寒潮对作物的“隐形杀手”效应


图片

1.1农作物冻害

冬小麦在拔节后遇2℃以下低温,幼穗冻死。果树在花期遇霜冻,坐果率下降30%~50%。南方早稻在温度<10℃会发生大面积烂秧;同时大棚蔬菜在低温条件下生长停滞,商品率和耐储率严重降低。
3.jpg
4.jpg
6.jpg
19.png
8.jpg
10.jpg

1.2生态连锁反应

  • 病虫害滋生低温高湿环境易引发小麦赤霉病和油菜菌核病
  • 春播延迟:东北地区大豆、玉米播种推后10~15天,影响全年积温。
2. 寒潮对作物的"暗箭伤人"机制 

作物在0℃的低温胁迫下,细胞膜脂质会由层状液晶态转为凝胶态,这种相变导致膜透性增加,使膜上产生龟裂,就像漏水的筛子,电解质大量外流,并引起膜结合酶构象改变,致使植物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更危险的是细胞内结冰,冰晶刺穿细胞器结构,将影响到植物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导致不可逆损伤,并进而引起叶细胞的衰老、死亡。

不同作物的抗寒能力差异显著。油菜的抗冻基因FAD2能促进不饱和脂肪酸合成,使细胞膜在-5℃仍保持流动性;松树针叶内的抗冻蛋白能抑制冰晶生长;甜菜通过积累甜菜碱提升细胞液浓度,冰点可降至-6℃;而热带作物香蕉在10℃以下就会发生冷害。这种差异源于植物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保护机制,可见不同作物对于温度骤降的耐受性差别迥异。
3.抓好灾后恢复的“黄金48小时”

发生冻害后要遵循“慢升温”原则。寒潮过后设施大棚要逐步通风降湿,避免温度升高引起作物脱水现象。茶园和果园可采用营养修复产品,如喷施含有氨基酸、黄腐酸的功能性叶面肥,预防叶片冻伤,同时促进叶片快速恢复活力。


4. 作物防寒的"精准医疗"预案
4.1蔬菜

首先要低温炼苗,在幼苗出齐后,苗床及时通风,随天气转暖逐步加大通风量,提高秧苗抗寒能力,适应室外低温环境。随后增加防护设施,一要开沟栽植,覆盖地膜,增加苗床和蔬菜地的温度;当寒流来临时,可在育苗棚内安装电灯临时加温,提高棚内温度,防止冻害。最后要适量喷施肥料,在霜冻发生前,用喷雾器对植株表面喷水可以增加大气中水蒸气含量,水汽凝结放热;喷施含有氨基酸的肥料能够使蔬菜体温下降缓慢,增加抗冻性,显著提高抗逆性。

4.2果树

在容易发生倒春寒的果园,在萌芽前后要浇1-2次水,降低果园温度,推迟萌芽,躲避倒春寒。在低温冻害来临前,树体喷10%~15%的盐水,通过增加树体细胞液浓度可以抗冻;通过水汽凝结放热,可以减轻树体冻害。而在寒流到来时,尽快在果园内进行熏烟,在果树基部要培土防寒,树干涂白或包裹防冻布,从而减轻冻害。雨雪停后需及时清除树体及棚面积雪,同时提前做好果树花期人工授粉准备,提高果树坐果率。

4.3大田及露天作物

墒情不足的地块要覆盖秸秆,在来年底肥中增施高品质有机肥,增强土壤缓冲能力,提升作物抗逆能力。同时及时清沟排水,避免积水结冰加重冻害,寒潮前可叶喷含有氨基酸、黄腐酸的叶面肥来增强抗逆性,促使受损叶片恢复。

13.png

图片

11.png


Copyright © 2018 金敦福(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皖ICP备18016372号-1 Designed by Wanhu    
流量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