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瞎扯,作物防晒也增产!

发布时间:2025-07-16 03:50 阅读次数:

  • 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是过去十万年来的最高水平。

  • 最近四十年中,任何一个十年的平均气温都比1850年以来的更高。

  • 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比19世纪末(工业革命前)升高了1.1℃。

温度对生命的影响大么?人的体温升高5摄氏度会怎样?不要说升高5摄氏度,就是升高3摄氏度这种发烧现象给生命带来的伤害每个人都深有体会。

夏季烈日当头人能伫立多久,总归超不过整个白天。从事农业的人们,是否考虑过没有遮阴的作物,在炎炎夏日里的光合作用一定是这些作物的一种享受么?并且这样会创造更高的产量?!

不!

科学告诉我们,作物也会在夏日炎炎中受伤!让我们来看一些研究结论:

以下论点依据权威农学和作物学研究成果,参考文献来自mdpi.com、frontiersin.org、nyncj.nantong.gov.cn、naro.go.jp、frontiersin.org等科技论文期刊网站。

  • 玉米

最适温度范围: 玉米属中温作物,白天最适生长温度约25–33℃(夜间17–23℃),玉米冠层最佳生长温度约25℃。

研究依据: 文献指出玉米授粉期对高温极为敏感,当开花灌浆期出现日最高温≥35℃时,会显著降低授粉率和籽粒结实率。高温胁迫可导致花药脱落不全、花丝干枯,从而出现减产等问题。

结论: 玉米开花灌浆期若能将冠层温度控制在35℃以内,可提高授粉成功率和结实率,帮助实现高产。

  • 大豆
最适温度范围: 大豆最适生长温度约25–30℃,开花结荚期宜于约25–28℃。
研究依据: 研究表明大豆生殖期较为敏感,开花后温度每升高3℃左右就可导致光合下降和干物质积累减少(产量可降约27%)。持续高温会延迟开花并增加落花落荚率,导致有效豆数和千粒重下降。
结论: 将大豆表层温度控制在35℃以内,可避免高温对授粉和结荚的抑制作用,从而提高结实率和产量稳定性。
  • 水稻

温度阈值: 水稻对高温特别敏感。田间调查显示,水稻花期稻穗温度一旦持续超过约33℃,未受精的空籽率显著上升;实验室研究发现花药暴露在35℃以上时,授粉失败率急剧增高。

研究依据: 文献报道水稻花期局部温度>35℃时,会抑制花药开裂和花粉释放,从而产生大量空壳穗。日平均温每升高1℃,空秕籽粒率可提高约16%。

结论: 在高温夏季通过灌溉等措施保持水稻冠层温度≤35℃,可显著降低空秕率、提高授粉结实,从而有利于增产。

  • 高粱

最佳温度范围: 高粱适宜较高温度生长,一般白天26–34℃,生殖期25–28℃最为理想。

研究依据: 在高粱关键生殖阶段研究发现,当平均温度持续超过25℃时,花粉发育和籽粒重逐渐下降;温度升至37℃时,几乎无籽粒形成(穗花数降至0)。高温会严重降低穗部的受精率和单粒重。

结论: 将高粱冠层温度控制在35℃以内(远低于38–37℃的危害温度)可以保障花粉正常作用和籽粒灌浆,有助于实现稳产增产。

  • 棉花

温度阈值: 棉花开花结铃期对高温非常敏感,一般认为日平均温度超过30℃就开始影响结铃,超过32℃时落花落蕾明显增多;研究表明超过35℃时棉铃产量骤降,40℃以上几乎无棉铃形成。

研究依据: 文献报道,棉花在35℃以上高温下新铃大量脱落(落花落蕾),成熟棉铃数量急剧减少;>40℃时未结棉铃接近0。高温还会导致花药不裂或者花粉不育,进一步降低结铃率。

结论: 将棉田冠层温度控制在35℃以内,可大幅减少高温导致的落果和减产,有助于提高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稳定性 

让我们从其它维度分析一下:

1. 作物叶面温度与光合效率关系:光合作用温度最适区间

大多数夏季大田作物的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5℃~32℃,持续超过这个范围时,光合速率下降:

玉米(C4作物)的光合最适温度约为30~35℃,持续超过38℃会引起蒸腾过强、水分胁迫及酶活性失衡;[1] 

水稻(C3作物)光合最适温度在28~32℃,叶温持续超过35℃会显著抑制Rubisco活性,影响碳同化;

小麦、大豆等在35℃以上也会因蛋白质变性、气孔关闭等影响光合和产量。[2] 

2.高温对器官发育和产量构成影响

高温(>35℃)对花粉活力、授粉结实率有显著负面影响。例如,玉米抽雄期间的高温会导致花粉败育,造成秃顶;[3] 高温干扰籽粒灌浆进程,缩短灌浆期、降低粒重。[4] 

微信图片_20250529092036.png
093036451.jpg

3. 高温加剧水分胁迫

土壤蒸发、植物蒸腾加剧,叶片表温越高,蒸腾量越大,导致水分亏缺;
519d0d8eba554769a39a1c88cf6d904a.jpeg
bd9d-16fa5319397d1118fb195ecd82d1dbf5.png

4.综合结论

上述作物的研究均表明,35℃左右是主要大田作物生殖生长阶段的耐热上限:超过此温度普遍会损害授粉结实,降低产量。

从农业生产角度讲,将冠层温度维持在35℃以内有益于增产。但实际田间控制冠层温度存在挑战。作物冠层温度受日照强度、空气温度、水分状况等多重因素影响,可通过“水调温”方式(如清晨或傍晚适时灌溉、叶面喷雾降温)、遮阳网、覆盖物以及选育耐热品种等措施来降低叶面温度。然而,在大面积旱地或水资源匮乏地区,持续保持较低冠层温度成本高、难度大。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和品种差异也影响“35℃”目标的普适性。综合来看,在水肥条件充足且管理精细的情况下,通过适当调节灌溉和栽培技术使冠层温度不超过35℃,能有效提高坐果率和产量稳定性;但在一般农业生产中,需要权衡水资源投入和产量收益,并结合耐热育种和综合管理来共同应对高温胁迫。

控制夏季大田作物表面温度在35℃以内,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是实现稳产高产的有效策略之一。高温(尤其是35℃以上)会通过抑制光合、破坏生殖器官发育和加剧水分胁迫等机制,显著降低作物产量。

因而,除了我们需要响应全球气候行动及目标:大规模减少碳排放,到本世纪末将全球气温升高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以及中国提出的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这是需要长期的、全面一致的行动。应对当下日益凸显的极端高温频发对粮食产量带来的风险、农民歉收带来的危机,我们农业人需要考虑各种高效简单低成本的方法帮助缓解和防范作物高温。从人类自我保护的方法来看,补水和防晒就是两大法门,作物生命也是如此,除了及时充分的补充水源,大田作物在夏季关键生育期也要将防晒的法门用起来,作物防晒在全球已经普遍应用。

image.png

盖伞®处理过的棉花对比

让我们来领略一下作物防晒剂盖伞®降温5摄氏度的神奇表现吧!

图片

为再次示范盖伞®对于露天作物(特别是大田作物)高温防御的田间实效,金敦福技术中心于2024年7月下旬(当天最高气象温度38℃)在合肥市肥西县丰乐镇开展了盖伞®叶面喷施的防晒试验。在玉米籽粒灌浆期施用10%浓度的盖伞®喷施玉米叶片,施用后3 h,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光谱扫描成像,选取相同面积和四条平行线两种方式检测最高、最低和平均温度。

检测结果显示,盖伞®处理区域的平均温度为39.5℃,CK为44.5℃;平行线结果显示,4个最低温度均集中在盖伞®处理区域,温度在33.9~34.6℃之间,最高温度均在CK区域,温度在48.4~53.7℃之间。

图片
选取相同面积检测平均温度
结果显示,盖伞®处理区域的平均温度为39.5℃,CK为44.5℃
因此该试验表明,叶片喷施盖伞®能够让玉米叶片温度快速降低5℃左右并保持,为玉米籽粒灌浆期提供较好的生长温度,从而有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图片选取四条平行线检测最高、最低温度

结果显示,4个最低温度均集中在盖伞®处理区域,温度在33.9~34.6℃之间

最高温度均在CK区域,温度在48.4~53.7℃之间

盖伞®优势:

不下雨不用重喷,一次就好!

可以无人机航喷,一亩成本6元!关键生育期高温保护,价值非凡!

不堵气孔,不影响光合,安全防晒!

用盖伞®试试吧,让作物也美美的为你生产粮食!

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在评论区留言交流或致电400-608-1990咨询,我们将在评论区优选部分粉丝赠送1L(可用于30亩次)的盖伞样品试用。

注: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本公司保留此次活动解释权!

微信截图_20250528110641.png
微信图片_20241128143541.jpg


Copyright © 2018 金敦福(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皖ICP备18016372号-1 Designed by Wanhu    
流量统计代码